講講糖尿病
今天和大家講講糖尿病
為什麼會得糖尿病?糖尿病原因是什麼?
一般人在進食之後,食物在消化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葡萄糖,胰臟感受到葡萄糖的刺激,就會分泌「胰島素」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內、轉換成能量,讓我們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可以進行各種活動。 而「糖尿病」簡單來說,就是血液中的糖分變多,但糖分沒辦法變成熱量、也沒辦法被身體利用,等於讓整個身體都泡在糖水裡,卻沒辦法獲得糖水的熱量,所以會一直覺得很餓。
而身體之所以會沒辦法使用糖分,有幾個原因:
- 乏能幫助身體利用糖分的胰島素
- 製造胰島素的胰島細胞不明原因壞死
- 攝取的糖分、熱量過高
- 過胖
- 有其他的慢性病如高血壓、高血脂或癌症
當這些原因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之後,身體再也無法恢復到可以正常「利用糖分」的狀態,就會形成糖尿病。
但如果身體缺乏胰島素,或是細胞無法使用胰島素、產生了「胰島素阻抗」,血液中的糖分就無法進入細胞中,造成身體缺乏營養、同時傷害血管,就形成了「糖尿病」。 所以產生糖尿病的關鍵原因,就在身體有沒有「分泌足夠」的胰島素、能不能「正確使用」胰島素,除了飲食之外,其實體質、運動、壓力,也都會影響。
糖尿病的 3 大危險因素:
- 體質:例如第一型糖尿病,是因為自體免疫的問題,導致身體破獲胰島細胞、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;或是在懷孕時曾有過妊娠糖尿病,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會增加。
- 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:如果習慣吃太多、不運動,攝取過多熱量或是體內有過多的脂肪,都會讓胰臟過度工作,造成胰島素阻抗。
- 壓力:壓力會讓身體內分泌失調,導致腎上腺素、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
多吃、多喝、多尿就是糖尿病嗎?糖尿病症狀有哪些?
糖尿病最常被提到的症狀就是「三多」,也就是多吃、多喝、多尿,不過剛剛有提到,糖尿病會讓整個身體都泡在糖水裡,所以不是只有這些症狀,而是會造成全身性的不舒服,但這些症狀可能是從很輕微的症狀開始。
- 多吃、容易餓
- 多喝
- 多尿
- 腋下、脖子等皮膚皺摺處變黑
- 容易疲勞
- 體重莫名下降
- 身體燥熱、多汗
- 反覆尿道炎
- 皮膚搔癢
- 牙齦反覆發炎
- 手、腳容易麻癢刺痛
- 眼睛變模糊
- 白天嗜睡
什麼人特別容易得到糖尿病?
15 種糖尿病風險,你中了幾種?
而在上面提過糖尿病的 3 大危險因素:
還可以再細分成 15 種風險,除了體質無法改變之外,生活習慣、壓力都是可以靠自己來改善的;
如果 15 種風險中有 3 種符合,很可能就是糖尿病患的「候選人」,如果符合 5 種以上,可能已經是糖尿病前期而自己不知道了。
- 近親中有糖尿病患,或是有糖尿病家族史。
- 曾罹患多囊性卵巢,或是妊娠糖尿病。
- 有脂肪肝。
- 身體質量指數(BMI)24 以上,或男性腰圍 90 公分以上、女性腰圍 80 公分以上。
- 體脂肪大於 30%。
- 血脂、膽固醇超標(三酸甘油酯大於 250 mg/dl,低密度膽固醇超過130mg/dl,高密度膽固醇低於 40mg/dl)
- 肚子餓的時候容易頭暈目眩、感覺很容易低血糖。
- 體力特別差,樓梯爬 2 層就氣喘吁吁,飯後容易想睡覺。
- 容易忽胖忽瘦。
- 喜歡吃甜食、喝含糖飲料、西式點心。
- 喜歡吃精緻澱粉如白飯、白麵條,少吃五穀雜糧。
- 喜歡吃湯湯水水的食物,像是羹飯、燴飯,或是會把菜湯、菜油拌飯吃乾淨。
- 三餐常常不定時。
- 長期睡眠不足、睡眠時間少於 6 小時,或是常常熬夜、超過半夜 11 點才睡。
- 常常感覺壓力很大。
如果發現自己中了 3 條,建議開始針對自己中標的風險進行改善,比如調整晚睡的作息、開始運動減肥等;如果中了 5 條以上,建議去新陳代謝科看診,看看自己的血壓、血糖、血脂是不是正常值,觀察內分泌的狀態,按照醫師的指示來設計自己應該要遵行的生活作息規劃,避免真的惡化成糖尿病。
驗血糖都正常,為什麼也可能得糖尿病?
糖尿病需要做什麼檢查?
不過有些人可能很疑惑,明明自己健康檢查的時候,血糖值都正常,為什麼還會確診糖尿病?其實這有 2 個原因。
第一個原因是,血糖值在「正常」跟「糖尿病」中間,還有一個「糖尿病前期」的範圍,但在健檢報告上看不到紅字,其實代表血糖已經開始不穩定了。
第二個原因是,一般人在做健康檢查的時候,多半會檢驗「空腹血糖值」,但因為糖尿病是「把高血糖調降回正常值」的能力變差,所以「飯後血糖值」更容易了解自己是不是有糖尿病。 所以有些人可能飯前血糖值正常、甚至過低,但飯後血糖值會過高,建議做糖尿病檢查時,應該檢驗糖化血紅蛋白指數,因為它是反應 3 個月內的平均血糖值,會比較準確。 什麼是第一型糖尿病?什麼是第二型糖尿病?
第一型糖尿病: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,被免疫系統或其他原因破壞,導致先天性缺乏胰島素,必須透過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身體的糖分代謝,避免酮酸中毒;通常是幼兒居多,發病年齡最常見是剛出生到 10 歲左右,但也有可能成年才發病。第二型糖尿病:最常見的糖尿病型態,通常是因為某些身體狀況,像是肥胖、其他疾病,而導致胰島細胞壞死,或是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,讓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讓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。
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
心臟病:50%的糖尿病患者會得到心血管相關的疾病,如心肌梗塞。
腎臟病變:40%的糖尿病患者會得到腎臟相關的疾病,如洗腎(透析)。
視網膜病變:30%的糖尿病患者會得到視網膜相關的疾病,如視網膜剝離、失明。
骨折:糖分會破壞骨骼結構造成骨折。
神經病變:手腳會變得麻木,或是身體的感覺變遲鈍。
治療糖尿病:到底選中醫還是西醫?
了解中醫治療 3 大作用、學會正確選擇 3 階段,弄懂這些問題,不再焦慮, 走向康復!
中藥治療糖尿病三大作用
長期以來中藥在治療糖尿病和併發症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歸納的優勢主要有三個方面:
- 吃中藥能改變臨床症狀
- 比如糖尿病的乏力疲倦、大便乾燥、睡眠不好、肢體麻木等病狀,中藥都有很好的改善臨床症狀的優勢。有的西藥把血糖控制到正常了,反倒出現疲乏無力、心慌的症狀;有時候把血糖控制好了,反倒病人還沒有原來體力好了,反而感覺心慌、氣短,中藥改變症狀方面是它的優勢。
- 綜合調節糖友機體代謝;因為,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,不僅是胰島有病了,還與肝臟、脂肪組織、胰島、大腦、胃、腸、腎都有非常密切的聯繫,而吃中藥以後有一個整體的調節。所以,通過中藥綜合調整、治療,讓血糖相對穩定、血脂穩定、胰島抵抗得到改善、胰島細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,應該說有綜合調理的優勢。
- 有效防止併發症: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、麻木、疼痛,單純的西藥有時吃點維生素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。像糖尿病腎病,現在醫學國際上也沒有什麼特效治療手段。中醫在治療併發症方面卻有優勢,無論是皮膚頑固性的潰瘍,還是已經發生壞疽了,中藥外治、內治相結合都有非常好的療效。
本診所對疾病的治療是內調五臟,,外通經絡!
中醫治療是以人為本,天人合一………..調理五臟陰陽平衡
在此和大家分享過往的成功治癒個案
糖尿病治癒案例
糖尿病不能治癒 ,你受騙了嗎?
傳統西醫對糖尿病的治療采取藥物控制,認為糖尿病治不好,要吃一輩子的藥,嚴重的甚至要打一輩子胰島素。確實目前的醫療技術還沒有找到完全治愈糖尿病的特效藥。但對於糖尿病來講,化學藥物“控制”的是癥,而不是治病,甚至有些藥物讓癥狀好轉了,但是實際上使得糖尿病本身更加嚴重了。所以西醫說的“糖尿病是終身代謝性疾病,不能治愈”。而本中心的方案不是“治”,而是“調”,調就要從正確的飲食開始。這種方法不需要打針,吃藥,通過改變飲食的生活方式幹預就可以逆轉糖尿病,它就是低碳健康飲食法配合特效逆轉草藥配方!
過度分泌,造成胰島素阻抗。